站台票之《中国传统建筑》

作者:佚名时间:2017-07-19阅读:3591

  中国传统建筑里面,开平碉楼和土家族吊脚楼建筑风格独树一帜。郑州铁路局以此为背景发行《中国传统建筑》站台票。该套站台票一套6枚,3枚为开平碉楼,3枚为土家族吊脚楼。


1xiao.jpg

  广东开平市的田野上,一座座欧式古典风格的小楼与中国南方农村的传统土屋交错,形成中国绝无仅有的乡间景色。碉楼中西合璧,融汇了各种建筑风格的精髓。开平境内最多的时候共有3000多座碉楼,目前尚存1800多座,分布在开平15个镇、办事处。这些碉楼是上世纪开平华侨与村民主动把外国建筑文化与当地建筑文化相结合的结晶。其数量之多,建筑之精美,风格之多样,堪称世界最大的“碉楼博物馆”。

    201412112339_21809xiao.jpg  

  建材上,有早期的泥墙楼(用灰沙、糖、盐、蚬壳、蚝壳等混合逐层锤打夯成),中期的青砖楼(用一般的青砖加厚建成),到最后的钢筋水泥楼(用钢筋混凝土按现代建筑用料建成)。

  类型上,约分三大类:一是更楼或灯楼,这种楼一般建在村头或村尾,有些建在小山丘上,供民团及更夫使用,里面有探照灯及报警器,一旦发现匪贼立即报警,让村民准备。二是众楼,由十多户或几户人家合资兴建,这种碉楼有3~6层,每层设有2~4间房。

  11105360_11105360_1333187086375xiao.jpg

  开平碉楼最典型的代表了中国华侨文化的特质。寄寓了侨乡人民的传统环境意识和风水观念,是规划、建筑与自然环境、人文理念的优美结合碉楼这种单体建筑,主要分布在村后,与四周的竹林、村前的水塘、村口的榕树,形成了根深叶茂、平安聚财、文化昌盛的和谐环境。点式的碉楼与成片的民居相结合,在平原地区宛如全村的靠山,满足了村民需要安全保护的心理。从民居到碉楼由低到高的过渡,表达了村民“步步高升”的愿望。

  2xiao.jpg

  吊脚楼为土家族人居住生活的场所,吊脚楼半为陆地,半为水。多依山就势而建,呈虎坐形,以“左青龙,右白虎”中间为堂屋,左右两边称为饶间,作居住、做饭之用。饶间以中柱为界分为两半,前面作火炕,后面作卧室。吊脚楼上有绕楼的曲廊,曲廊还配有栏杆。“前朱雀,后玄武”为最佳屋场,后来讲究朝向,或坐西向东,或坐东向西。

  6c52f737-a7fa-4b61-83e5-e824afd6de34xiao.jpg

  以前的吊脚楼一般以茅草或杉树皮盖顶,也有用石板盖顶的,吊脚楼多用泥瓦铺盖,又由于位置讲究,所以建造土家吊脚楼是土家人生活中的一件大事。首先要备齐木料,土家人称它为“伐青山”,一般选用椿树或紫树,因为“椿”、“紫”的谐音是“春”、“子”,表示吉祥,意味着春常到,子孙旺;第二步则是加工大梁和柱料,土家人称为“架大码”,他们在梁上还要画上八卦、太极、荷花莲籽等图案;第三道工序名叫“排扇”,就是把加工好的梁柱接上榫头,排成木扇;第四步是“立屋竖柱”,是非常重要的一步。主人要选择黄道吉日,请众乡邻帮忙,上梁前要祭梁,然后众人齐心协力将一排排木扇竖起,这时,鞭炮齐鸣,左邻右舍送礼物祝贺。立屋坚柱之后便是钉椽角、盖瓦、装板壁。富裕人家还要在屋顶上装饰向天飞檐,在廊洞下雕龙画凤。

  97BpddHwwk88655Uxiao.jpg

  土家族人还在屋前屋后栽花种草,各种果树,但是,前不栽桑,后不种桃,因与“丧”、“逃”谐音,不吉利。 吊脚楼有很多好处,高悬地面既通风干燥,又能防毒蛇、野兽,楼板下还可放杂物。吊脚楼还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优雅的“丝檐”和宽绰的“走栏”使吊脚楼自成一格。这类吊脚楼比“栏干”较成功地摆脱了原始性,具有较高的文化层次,被称为巴楚文化的“活化石”。

  3xiao.jpg